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1年度集中接收期项目的部分评审结果。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翟德高教授和科学研究院何永胜教授分别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翟德高教授
我校“成矿作用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和“岩浆-热液演化与金属成矿”求真研究群体核心成员,2019年入选我校第五批“求真学人”计划。主要从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他的研究突破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流体沸腾作用导致金富集的主流观点,提出流体混合和围岩硫化作用是金和碲富集的新机制;提出水/岩反应使体系发生还原和降温是导致银富集沉淀的关键机制,推动了找矿勘查;发现了辉钼矿颗粒内部Re极度不均一分布是控制Re-Os同位素发生解耦的一种重要机制,并厘定出中亚造山带最东段最古老的金成矿事件。 在EG、MD、GCA、《矿床地质》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担任Mineralium Deposita副主编、Minerals编委、《矿床地质》编委等学术职务。 何永胜教授 我校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的骨干成员,参与了该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建立了Fe-Ca同位素分析方法,精确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从事岩石地球化学和金属稳定同位素研究,聚焦埃达克质岩成因及Fe-Mg-Ca同位素分馏机理和应用探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他提出了加厚地壳熔融成因埃达克质岩的综合岩石地球化学识别特征;查明了地壳熔融、岩体边界扩散等地质过程的Fe-Mg-Ca同位素分馏尺度和机理;率先应用Fe同位素示踪深部氧循环,发现了碳酸盐深俯冲驱动的深部氧循环机制。 2019年入选我校第五批“求真学人”计划。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EPSL、GCA、GPL、JP、JGR等地球科学领域TOP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8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2篇。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间的有效衔接,主要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此前,我校共有13名教师获得该类项目资助,分别是郭华明、吴怀春、蒋小伟、刘盛遨、李红谊、蔡克大、刘金高、安琪、侯通、蔡益栋、袁顺达、张宝刚和郑远川。 何永胜教授 何永胜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