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会议发起与承办单位   发起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与极地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海洋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技处、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二、会议主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与极地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研讨会   三、会议时间与地点  2022年1月7日(周五)9:00-11:30  2022年1月10日(周一)9:00-17:30  地大国际会议中心第七会议室(北楼二层)  四、疫情防控措施与应急处理方案   (一)疫情防控措施   1. 测量体温。在会议注册入口处指定地点测量体温。   2. 消毒处理。设置消杀通道,对参会人员双手及随身携带物品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3. 身份复核。核验参会人员身份信息、健康“绿码”、核酸检测结果证明等,发放会议资料及人员证。   4. 就座指引。按引导标识有序前往会场,并按照相应引导落座。  5. 物资储备。会议承办方储备一定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口罩、体温计和消毒液等)置于会场出、入口处,请代表按需自取。  (二)应急处理   在会议注册口检测体温达到或超过37.3℃的人员,不得参会,并迅速就近转入健康观察点进行隔离观察。经复测体温仍然超标的人员,送往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五、会议日程 2022年1月7日    |   |  |  |  |  |   |  |  |  | 吴怀春  |   |  |  |  |   |  |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岩石物理研究进展与展望(特约报告)  |  |   |  |  |  |  2022年1月10日   |   |  |  |  |  |   |  |  |  | 吴怀春  |   |  |  |  |  3  |  |  |  |   |  |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测井技术关键与仪器研制(特约报告)  |  |   |   |  | 青藏高原湖泊碳氮循环微生物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约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沉积物属性对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的控制意义——以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为例  |  |  |   |  |  |  |   |  |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发育模式  |  |   |  | 从Fe同位素角度看弧后盆地演化:来自马里亚纳海槽玄武岩的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DDE)古地磁学科组工作进展  |  |   |  | 碎屑锆石年代数据定量分析墨西哥湾中新世河流对深海扇的相对贡献研究:对于区域古水系演化和古海流的指示意义  |  |   |  |  |  
  |  
  
海洋与极地研究中心 海洋学院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技处  
 |